•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终结者1984

    终结者1984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其他1984

    主演:阿诺·施瓦辛格,迈克尔·比恩,琳达·汉密尔顿,保罗·温菲尔德,兰斯·亨利克森,里克·罗索维奇,贝丝·莫塔,阿尔·伯恩,迪克·米勒,弗兰科·哥伦布,比尔·帕克斯顿,布莱恩·汤普森,小威廉·威谢尔,菲利普·戈登,哈丽特·梅丁,玛丽安妮·穆勒雷尔,达雷尔·马普森,Shawn Schepps,Bruce M. Kerner,Brad Rearden,斯坦·耶尔,Norman Friedman,Barbar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机械战警(普通话)

    • HD

      蒙上你的眼:逃出巴塞罗那

    • HD

      超感猎杀:完结特别篇

    • HD中字

      超能计划

    • HD中字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 中英双字

      彗星来的那一夜

    • HD中字

      2001太空漫游

    • HD

      太空运输

     剧照

    终结者1984 剧照 NO.1终结者1984 剧照 NO.2终结者1984 剧照 NO.3终结者1984 剧照 NO.4终结者1984 剧照 NO.5终结者1984 剧照 NO.6终结者1984 剧照 NO.16终结者1984 剧照 NO.17终结者1984 剧照 NO.18终结者1984 剧照 NO.19终结者1984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这是一个未来的世界,天下已经由机器人来操控。机器人想完全占有这个世界,把人类赶尽杀绝,然而却遇到了顽强抵抗的人类精英康纳。于是,终结者机器人T-800(阿诺?施瓦辛格 Arnold Schwarzenegger饰)受命回到1984年,杀害康纳母亲莎拉(琳达?汉密尔顿 Linda Hamilton 饰),目的是灭掉康纳的出生。 康纳得知后,火速派战士雷斯(迈克尔?比恩 Michael Biehn 饰)前往救援。雷斯来到1984年的洛杉矶,及时搭救了被机器人追杀的莎拉——她当时还是一个大学生。然而,人们把雷斯当成疯子,不相信未来机器人统治世界。 直到莎拉又一次遭到机器人追击,她才相信了这一切。奔走中她和雷斯相爱,怀上了未来的康纳,而雷斯也陷入和机器人的苦斗当中。人类世界能否从因为这场斗争改变原来的噩运?

     长篇影评

     1 ) 终结者

        科幻片总会有瑕疵,这里就不再吐槽这一系列电影的瑕疵了。对于早期的科幻片来说,电影还是很不错的,从第一部到第四部,机器人都在出现者不同的进步,时间设定也逐渐往后推进。
        从第一部的机器骨架,到第二部的水银外壳,到第三部的水银外壳加内置装备,再到第四部的人机结合,可以说机器科技都是在不断的进步。其实感觉这里面最为先进的科技应该算是机器人的智能、液态水银的可控、时空穿越、生物智能与电子只能的结合。当然穿越时空什么的总是会出现很多矛盾与逻辑上的不可解释,这就不在多说了。
        但是第四部的出现的新机器人,最早看到这个创意是在电影《机器战警》里面。

     2 ) 回来还是到来——《终结者》系列

    “I’ll be back。”是使《终结者》能够延续的一句经典台词,同时它更是对人类的一句警语。无论是T-800,还是T-850,甚至是更先进的T-1000和T-X。当人类的科技发展到超越自身所能掌握的高度,危机就将降临。

    因此,《终结者》作为警醒世人认识到这一危机的影片——特别是它提出了人类所创造的智能体(机械人、克隆人、虚拟的电脑世界……),终将摆脱人类控制而反之与人为敌这一终极命题——是史无前例的。它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不仅自1984年卡梅隆拍摄完成《终结者》第一集后,第二集和第三集分别于1991年和2003年分别与我们见面,而且类似题材的电影接连推出。最著名者可数沃卓斯基兄弟的《黑客帝国》三部曲,离我们最近的应该是去年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机械公敌》。这些电影或以直叙的方式坦诚不恭的指出科技危机的所在;或以隐喻的风格暮鼓晨钟的涤荡人类发热的大脑。而这一切的发端正是那个叫作“Terminator”的机械人。

    现在让我抛开这些令人头晕的科技伦理问题,将它留给科学家们。而我们只是就电影谈电影。

    在三集《终结者》中,为中国影迷所广泛谈起的应该是第二集。因为上个世界90年代初正是国人刚开始从非正当的途径获得外语片源的时期。家里拥有一台录象机,四处找寻录象带。一旦发现了一部好片子就“一传十,十传百,变成了众人皆知的秘密。”现在三、四十岁的影迷中,是在那个时期养成这种爱好的不乏其人。回忆《终结者》2,其实就是在会议他们自己的年轻时代。而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已经看惯了所谓的好莱坞大片后,再来看这部影片,依然能感觉到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理上的震撼,依然会有很多镜头和片段铭记于心。即激动又感动,这是第二集超越作为一部科幻动作片的的成功之处。

    由于第一集拍摄的时间相对较早,看过的人就明显少了很多。它不如第二集有那么多的特技场面,也不那么炫耀,但是多数的影评家都认为第一集的制作更为精良。“它扣人心弦,节奏紧凑,是一部预示了世界末恐怖景象和带有冒险故事成分的动作片。”在第一集里T-800的程序才是真正的“终结”,而不是第二集里的“拯救”。作为《终结者》的开篇之作,它才最符合片名的本意。阿诺在片中的冷硬面孔,令人心悸,读出来就是——无情!此片不仅使卡梅隆的事业蒸蒸日上,也基本奠定了施瓦辛格后来的戏路。对他们两人都有决定性的意义。

    到了第三集,我反而没有什么想说的。越来越完美的特技并不能升华影片的内质,故事情节也趋于单一,相比克里斯塔娜·洛肯我还是更喜欢琳达·汉密尔顿。或许是因为自己对动作片再不抱如以往的渴望,也可能是真的“大片”看的多后麻木了。总之,对于第三集,我失去了很多热情。但是,只作为一部以娱乐为目的的动作片,以赢利为主旨的商业片来讲,第三集还算是成功的。

    也许,就在今天有两个机械人从未来回到现在,一个是为杀你而来,另一个却要就你。因为你就是未来人类反抗军的领袖……

    “I’ll be back。”是的,它还会回来。“Terminator”的故事还将继续,而人类的故事会被它打断吗?

     3 ) 被钞票终结的《终结者》


        看过《T4》后,我彻底地确认了一个事实,即出色的导演,他不但要善于运用镜头,还要是一个懂得挖掘演员才能的伯乐。

        看看执导过《终结者》系列的卡梅隆,他总是会选择最优秀的演员,来饰演他所指定的角色,阿诺州长这个德意志肌肉男不用多说了,他能有今日,得归功于老卡的金眼,无论是《T1》里的冷酷杀手,还是《T2》里那个可爱的终结者,阿诺都很好发挥了他的演技,这说明了同一个演员,老卡不但会让他来演反角,也晓得如何让他来演正角。除了阿诺,迈克尔·比恩(饰《T1》的雷斯)、琳达·汉密尔顿(饰《T1》、《T2》的莎拉)、爱德华·弗朗(饰《T2》的约翰)、乔·莫顿(饰《T2》的戴森)、罗伯特·派屈克(饰《T2》的T-1000)……这些人到了老卡的镜头下,哪一个不是成了一等一的金牌演员呢?还有《T4》唯一的亮点,饰演马库斯的Sam,也是老卡相中的,剧中他的发挥可比蝙蝠侠好了不知多少,他以后要是红不起来,那就得怪《T4》的剧组挥霍人才。
        相比起卡梅隆惊人的创造能力,他的两个继任者就只懂得如何榨干老卡创造的剩余价值,这似乎说明了为什么老卡能够成为老卡,而其他人不能了。

        也许我早已被美国佬的特效大片轰炸得产生了精神疲劳,以致现在越来越看重一部片子的含金量,也就是“剧情”,现在一看到那些企图利用“华丽场面”来忽悠一切的弱智特效大片,我就吓得鸡毛皮刺刺,真人版《龙珠》和《木乃伊3》之流带给我的噩梦至今还未消除。还有那些动不动就叫一万人到广场上“打架”的片子,人们称之为“屎诗”,笔者亦唯恐避之不及。
        于是乎现在,只要剧情好看,哪怕场面很小的、或者老黑白片我都来者不拒,《终结者》(以下简称《T》)就是属于在我“不拒”的范围内。

        先说说《T1》吧,很多人说这部片子“不如”《T2》,我觉得这种评价并不公正,应该说《T2》“超越”了《T1》,这种说法更恰当些。
        其实拿《T1》和《T2》相比较,这本身就有失公允,因为《T1》只是一部投资只有600万美金的“小成本”制作而已,别说在美国了,即便放在中国,换算成人民币也不过4000多万,还不如冯小宁的《超强台风》5000万来得大手笔。
        老卡利用了这一有限的投资,拍出了一部经典,而冯导却炮制出了被网友誉为“一大坨狗屎”的“惊人之作”。
        《T1》其实是部伪科幻片,故事里的科幻背景,其实并不那么重要,T-800换成一个不死僵尸或妖魔鬼怪,这个故事照样能够讲得通,600万的资金,终究无法生出一部《星球大战》来,所以导演就在剧情上多下功夫,于是我们所看到的,并非一个简单的“你追我赶”的片子,亦非只会“卿卿我我”的言情剧,而是结合了多方面电影元素,形成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从而把片子推向了艺术化的顶峰。
        《T1》的确很有艺术感,在这点上它甚至要比《T2》有过而过无之不及,男女主角的爱情,并不像很多好莱坞片子那样是“强扭的瓜硬说甜”,雷斯在未见到莎拉之前,早已对她动了心,你为会雷斯的执著而感动,也会惊叹于莎拉从一个弱女子向伟大老妈转变的奇特过程,“女人是弱者,但老妈是强者”,这话一点也不假。

        《T2》则是真科幻片,当年的液体机器人,不知震撼了多少观众,片中对T-1000的各种动作的设计让人叫绝。这部投资十倍于《T1》的作品,最终在千禧年后被美国人评为史上最杰出的科幻片,彻底地击倒了许多好莱坞的亿元“大作”。
        《T2》有三个主角,老卡显然没打算让其中某个人物唱独角戏,每位主角的个性都鲜明得令人难忘:T-800的冷酷与可爱,约翰的顽劣与善良,莎拉的坚强与勇敢,还有T-1000的恐怖与狡猾——这BOSS绝对是《T》系列为最经典的一个反派,个性比T-X鲜明多了。
        有趣的是,老卡在《T2》的开头耍了一个小花招,如今阿诺州长已星光四照,他在哪些片子演什么样的人物,我们早已知晓,所以我们现在不会感到很惊叹,但对当年的观众(以及现在并不熟悉州长的新影迷)来说就不可同语了。《T2》老卡有意让两个终结者在影片的最初,做着一些似曾相识的举动,T-800的粗暴依旧如往,T-1000则貌似重复着雷斯的遭遇,于是我们无法确定两个终结者中,谁是来帮助约翰,谁又来杀害他的,当T-800华丽地掏出手枪之时,我们又仿佛看到了《T1》莎拉被追杀的那一刻,可接下来他用自己的身体为约翰挡下T-1000射来的子弹的画面,却是让我们恍然大悟:这个前作里的大反派,这次竟是站在主角一方!
        拉下来整部片子,就围绕在追杀与逃亡这一主题当中,却也穿插着主人公们试图努力反击的剧情,其惊险刺激的程度让人惊叹不已。
        《T2》最让我佩服的地方,是在镜头剪辑的完美无瑕,一个个看似难以完成的镜头,却连贯得几乎让人看不出破绽,这是后来的《T3》也没有办到的。后来我才知道,原来《T2》的拍摄用掉了超过一百万英尺的胶卷,最终用上的镜头,还不到当中的1%,听到这点后,我不得不对剧组的严谨抱以深深的敬意,宁愿把钱花在镜头的剪辑上,也不愿过多地挥霍在看似豪华但其实很容易令人厌倦的空洞特技上。
        《T2》被称为《终结者》乃至科幻电影的颠峰,不是没有理由的。

        《T3》是一部令人尴尬的作品,它不再属于卡梅隆,但上亿元的投资,还是承载着诸多T迷们的期望,可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对于不熟悉《终结者》系列的新影迷来说,《T3》并不算坏,但那些把1-3都看完了5遍以上的人士,一定会明显感到,《T3》实在远不如前两作,它既没有《T1》凄美的艺术感,也没有《T2》精细的镜头感,它所依靠的,只剩下表面豪华但却屡见不鲜的电脑特效。
        在《T3》里,我们可以看到“太多太多”类似于《T1》和《T2》的场面,多得已经超出了“借鉴”的范畴。
        说好听点,是“致敬”,说中性点,是“模仿”,说难听说,是“抄袭”!
        可以说,《T3》很大程度上犯了《T1》千方百计避讳的毛病,直把片子拍成简单的你追我逃,只不过这次卖弄点特效,使画面看上去更为壮观一些,但这样有画面没内容的作品,在好莱坞多的是,看多也不新鲜,对那些期望剧情的内涵而不是画面特效的死杆T饭来说,这样的作品根本毫无意义,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大多观众对本片都颇有微词。
        《T3》还有一点是我不喜欢的,就是片中多少有点“大美主义”,前两部虽然同样以美国人为主角、故事地点也发生在美国,但“美国”的这个概念却不是很明显,作品所带来的思考早已超越了国界,但《T3》就不同了,导演有意无意地展示美国人在“拯救世界”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在一个原本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灾难的大主题转变为老美的自命不凡,这也是乔纳森不如卡梅隆的地方了,虽说老卡也不是什么好鸟,他在《真实谎言》一片中暴露出来的种族偏见和美国佬的自大,着实让我反感之极,但就《T》本身而言,老卡做得还是不错的,故事主题具有警示性却简单明了,没有过多的大道理,《T3》反而有些装逼了。
        总之,《T3》的确有不如前两作的诸多地方,造成评价过低未必是T饭们对其要求甚高。尽管如此,《T3》我依然看了N遍,算是百看不厌了,归根结底,也许因为我也是个T饭吧?尽管我还没有狂热到逢T必哈的地步。

        《T4》受到的评价并不高,说白了就是“平庸”,如果把这种口风简单地归结于所谓的“先入为主”造成的,那只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看法。
        看过这部片子的人士,相信都会有一个感觉,就是似乎马库斯才是故事的主角,约翰·康纳的戏份显得可有可无。
        据说这个故事的剧本最初完全是为马库斯量身定造的,约翰的戏份只是后来强插进剧本,他原来就只是个登场时间只有3分钟左右就死掉的大龙套,马库斯因为多次在广播里倾听到约翰鼓励世人活下去的演讲,深受其感动,最后他决定代替约翰活下去,领导人类继续和天网进行战斗。
        不过由于大牌影星Bale的加盟,剧情却有了根本性的转化,导演为了讨好Bale这颗票房摇钱树,不但让他主演约翰·康纳一角,还不断地给Bale加戏,这样的做法换来的结果,当然就是马库斯和凯尔·雷斯的戏份被大刀阔斧地删掉,而且剧本被改得面目全非。
        Bale虽然因出演《蝙蝠侠》得了个大红大紫,但他却演出了史上最差劲的约翰·康纳,不但远不如当年《T2》里的小毛孩爱德华,即便和《T3》的嬉皮士Nick比较也相形逊色。倒是扮演马库斯的SAM令人折服,他又是被卡梅隆相中的。
        阿诺州长再次华丽丽地成为了最终BOSS,这次他不再是主角,而是一个超级龙套,只是他的登场方式,着实把无数T迷给当场雷倒,这当中也包括我在内。没看《T4》之前,我就知道州长一定是个戏份不多的路人级反角,但我还是忍不住在脑海里构思了N个T-800又帅又酷的登场姿态,可当州长在《T4》中以撒加式的正面裸体亮相时,再配上那段经典的金属乐,竟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喜剧效果,在导演的努力下,这位曾经的一号冷酷男,终于完成了向酒吧里的变态流氓的成功蜕变,于是我再也忍不住了,当场两眼泪汪汪——当然不是因为被感动。
        如此浪费人才,McG实在不算一个多么出色的导演(请允许我不腰疼地这么说,作为一个T饭,我实在对McG很有意见),他似乎忘了,当年的阿诺和爱德华等人,也不过是路人级的小角色罢了,但老卡让他们成为了天才。
        老卡志在拍一部属于他的电影,而McG和乔纳森则只想着怎么利用这个题材来骗取观众的钞票,不同的心态早已决定了《终结者》质量的不同。

        看样子,《T5》的拍摄是迟早的事儿,这个故事早已失去了老卡时代的创造力,沦为了三流导演们的摇钱树,人们只想着如何榨干树上的果实,却从不想着怎么让它开出更加鲜艳的花朵。所以我不会对《T5》抱有多大的期望,除非到时换成一个更能令人信服的导演。

        在我心目中,《终结者》早在《T2》时就被终结了,剩下的只不过是“同人”和“狗尾续貂”。

     4 ) 配乐的深沉与柔情

    其实到现在这个年纪,看电影的时候真的并不太关心打打杀杀了。其实终结者系列都很不错,但是再也没有一部有第一部那样的感觉了。风暴来临,但是仍然充满了希望,还有卡神一定要加的那幕床戏,可谓是点睛之笔。 不过重点是配乐!片头2分24秒处,纯音乐[Theme from 'The Terminator'],拖长的号声,配有金属撞击声,深沉而且很快就带入了气氛。此后这首曲子在片中又出现了4次。 一、80分40秒起,配合Kyle Reese的告白倾诉,是轻且慢的钢琴声,如同低声啜泣;然后是稍快一拍的清晰有力的钢琴声,Sarah和Kyle的亲吻;82分28秒再次加快节奏(此处就是床戏)。 二、90分40秒起,Sarah与Kyle在火中拥抱,悲壮的号声。 三、99分54秒起,Sarah被抬上救护车,Kyle被装进裹尸袋。这段很短,救护车门一关就结束了。 四、这是最重点的一段!101分30秒起,Sarah录音对Kyle的怀念告白。极其缓慢,轻到几乎断断续续的钢琴声;然后Sarah拿到照片,,也是钢琴声;最后开车向风暴驶去,配合雷声和机械声的管乐,为故事激昂地落下了帷幕。 这首曲子的运用可谓经典! 然而,卡神加的床戏实在太美了。我几次看都。两个情到深处又惺惺相惜的人,在前不知是否有退路,后有致命的追兵的时候,爆发出的这一场抛开生死的结合,正是他们所需要的最强大的信念的支持。如果有一天你突然要背负起拯救世界的重任,而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难道不需要一个互相都很在乎的人来给你不能倒下的理由吗? Sarah

     5 ) 终结者I的诗意

    那这片子好在哪呢,要我说就好在最后那两分钟,整部片子终于在这两分钟慢了下来,这一段集中的用了长镜头,酝酿气氛,这一段的剧情,康纳在用录音笔给她未来的反抗军首领儿子留言:
    "Should I tell you about your father?"
    "Boy, that's a tough one"
    "Will it effect your decision to send him here, knowing that he is your father"
    "If you don't send Kyle, you can never be"
    "God, person can go crazy thinking about this"
    "I suppose I will tell you"
    "I owe him that"
    "Maybe it'll help if..."
    "you know that in the few hours"
    "that we had together,"
    "we loved a lifetime's worth."
    她说这段话的时候镜头是一个缓慢拉近的特写,这段话,这样的镜头运用,加上那沙漠,风暴,公路的意象,再配上那段经典的背景音乐,那种宿命感,使命感,那种悲剧美感一下子就出来了,可以说这是终结者系列最具诗意的时刻,这样的时刻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中都没有

     6 ) 终结者·短评写不下了

    小时候看过一遍,现在看还是觉得太他妈的好看了😭。

    特别难受的一点是一想到Reese一出生就在核战争后的年代,从小就被训练着成为一名军人,未来的那种艰难的环境,敌人一直在不断升级,学会伪装成人类的外表,令人更加难以判断,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才能勉强杀死一个最新款的terminator,人类真的能打赢与ai的这场战争吗?Reese自愿回到过去消灭terminator,是哪怕成功也回不到未来的单程票,而且过去的和平年代他也没来得及体验体验就挂了,真的心梗的不行😭。

    总之,当时才35岁的州长实在是帅死我了,他妈的一出场衣服都没穿,讲真军事机器人干嘛丁丁也要培植,不给我用用感觉浪费(x),妈的一只眼空了露出机器人的红眼更是又冷又酷又色🤤这里有个bug就是机械的部分按理说传不回过去?

    terminator三次爬起来复活是一次比一次惊人,最后看他被液压机压扁,还寻思那个手会不会又动几下吓唬人🤣但是没有,真会把观众搞紧张啊。

    而且有些部分我以前看是完全没记得不是真人,比如州长看着镜子挖自己眼珠那里还有后面一个地方,以假乱真程度感人,不仔细看还真没意识到。

    然后时间轮回搞得也不错,Reese没回来也就不会有John,像Sarah说的如果John知道了Reese是他爹,还会不会送他回过去,细想有点伤感的宿命论。

    反正就是,好看炸了,第二部虽然我以前也看过了,分甚至比第一部高,但还是期待下一部更加好看!

     7 ) «终结者»--这是一部将轮回,末世,死亡与爱情兼并的惊悚科幻片

    这篇影评非写不可,因为它很有可能让我从此爱上科幻片。事实上,写这篇影评前我已经有很久没写过影评了,上一篇应该是金基德的«圣殇»,我在高二理科课上偷偷记在本子上的。用豆瓣后,也懒得把那些陈年文字打出来。 科幻片我也不是没看过,像什么«盗梦空间»,«星际穿越»,«人工智能»等等。但是像«终结者»这样像恐怖片一样把我吓个半死又像悲情片一样害我哭到吸鼻涕还是头一回遇到。 这部电影就是震撼本身,卡梅隆用有限成本发挥出了最大程度。无论是那个烧也不死炸也不死的红眼骨架子机器人还是影片里这段只有一天一夜却惊世骇俗的爱情。 最后那个红眼骨架子真的足够给人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我看过«招魂»,«闪灵»,在我心里没有一个的惊悚形象能超过它,主要因为 ,,他怎么就是死不透呢? ! 电影结局部分就是高潮了-----红眼骨架子是在这里烧成骨架子吓死人的,英俊勇猛坚韧痴情(等等)的男主角也是在这里和它同归于尽了。 我可是为他哭得好惨,有很久很多部电影以来我都没怎么哭出来过了。看到评论区很多人说凯尔是男二其实我认为不对的。他是绝对男主角。虽然片名是叫终结者,但终结者毕竟只是台恐怖的怪物。 这部电影如果没有凯尔和沙拉这条爱情线,会平庸很多的。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还有种情侣叫凯尔和莎拉-----凯尔生活在四十年后的世界,他收藏着沙拉的照片,每天看着,这女人是他这辈子唯一爱过的女人。 莎拉是未来世界人类领导者约翰的母亲。机器人要灭绝人类,却始终过不了约翰一关,就打算要从根做起-----干脆在受孕前杀了他妈。狡猾 ! 凯尔自告奋勇回去四十年前保护莎拉,欲帮她逃脱最强机器人"终结者"的杀害。虽然这一趟的代价是无法再回去,结局也是难以预料的。 凯尔舍命一搏,只因他倾慕救世主那传奇性的母亲。他恐怕也想不到,自己会是救世主的父亲。哪怕他们的爱情只有短短的一天一夜,但是却像莎拉在影片最后说的一样-----we loved a lifetime. 凯尔与机器人同归于尽,莎拉活下来,怀着他的孩子约翰,要孤军奋战。 我当然就是看到了这里哭了出来的。 对于"凯尔是四十年后的人,与约翰是同龄,朋友,却最终穿越到四十年前,与约翰他妈有了约翰"这样的逻辑,丝毫没有观众觉得过别扭,反而倒是很让我印象深刻。这对情侣从认识到分别只有一天一夜,感情却深沉而真挚。也许是因为他们面对公共敌人,面对死亡的那份坚韧十分打动人。 看«终结者»之前,我看完了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花样年华»是以真实时代真实世界为背景的,却缺乏«终结者»的撼动力。看完以后平平淡淡,并没有什么情绪。而«终结者»架构虚幻,却十分打动人。 电影虽说要以真情实感为价值,但十分的真实似乎也就只能像真的生活那样,水一样流过,不着痕迹了。 当然了,王家卫拍的电影,取胜也的确从不是靠深入人心的剧情,而是靠高深的艺术手法。难免要曲高和寡。 像«终结者»这样的爱情,感情强烈,穿透生死,跨越时代,即使背景虚幻,却还是更能感染人心,更能让平民百姓买账吧? 这部电影是1984年拍的,当时美国正处于信息技术改革时代,由于对信息化的反思与展望,美国电影人在这期间拍下许多类似于这部的有关人工智能的科幻电影。美国从未恐惧暴露其信息发展弊端,面对问题,没人避讳,是可以公众讨论的。 而当时的中国正忙着改革开放,信息化还未开始,要求能拍出这样的电影是过分了的。 那么中国电影人是不是就没有做出过展望与反思呢?-----有的。田壮壮的«蓝风筝»,娄烨的«颐和园»,陈冲的«天浴»等等优秀影片都对中国的历史,政治进行了反思与提问。但是很遗憾,由于我国不爱面对问题,这些优秀电影甚至导演都被禁了。中国电影政治筛选力度太大。这也很大程度是中国大陆电影进步缓慢的原因。 对于中国何时才能出现如此优秀的科幻片,我们可能还得展望一大段日子...... «终结者»着实令我大开眼界。科幻片也能这样拍。 Ps:影片中不乏对于美国警方的嘲讽

     短评

    阿诺的T-800形象难以忘怀,作为商业片,已经接近完美,毫不拖泥带水,在贯穿全片的阴森逃杀之中,玩了一手牛逼的世界观,又紧张刺激,卡梅隆虽初出茅庐,营造气氛的功力却已然如火纯青(绝对是老雷的真传),实在佩服。

    4分钟前
    • TWY
    • 推荐

    凯尔·里斯深爱着莎拉·康纳,所以穿越到40年前,得到认识梦中情人的机会。莎拉又告诉儿子,未来必须将一个叫凯尔·里斯的人传送过来,否则就没有你了。互为因果,环环相扣。这个创意在现在看来或许有点过时了,但在上世纪80年代,其惊艳程度是难以想象的。后来许多电影都有对《终结者》的模仿和借鉴,但能达到它的高度的寥寥无几。雷斯无比崇拜约翰·康纳,却不知道他就是约翰·康纳的父亲。莎拉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但命中注定她会成为一名伟大女性。你远远比你想象中更加强大。

    9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骇人的魔鬼终结者形象,惊人的创意,紧凑的情节,致命的窒息感,对科技发展的恐惧,独树一帜的风格,T1注定成为那个时代里最让人难忘的电影之一。让我深深着迷的电影,它让我真正爱上了科幻片。怀念的还有Kyle与Sarah的爱情。最后的结局,太悲壮了。

    14分钟前
    • Marty McFly
    • 力荐

    派老爸去邂逅老妈:老爸那句One possible future侧面印证平行世界理论支持,不受限于外祖母悖论,终结者白忙一场就算干掉目标也是开辟新的可能性未来,原先所在未来世界并不会改变。即便是单一宇宙,儿子的存在与父亲回到过去有因果联系,所以影片更倾向于无法干涉历史必然性,终结者反而成了搭桥媒婆

    17分钟前
    • 爱的镇魂歌
    • 还行

    不要鄙视我,我现在才看。原来1984年的科技水平那么粗糙,却也那么栩栩如生。

    22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人类发明机器人,机器人想灭了人类,结果还是被人类灭了

    25分钟前
    • 咿呀咿
    • 还行

    这才31年,世界就发展成了这个样,不得不让我怀疑天网预言的真实性。如果创世纪就是天网,而天网将毁灭人类,那么最有希望成为创世纪的莫过于iOS了。07年至今,iOS已无所不能,未来人类不得不派出库克回到过去,让乔布斯患癌,然后办垮苹果。但是现在还有个安卓系统,谁来弄死它啊

    29分钟前
    • 小海
    • 还行

    当年看的时候相当震撼 一直思考为什么坏蛋总是打不死

    30分钟前
    • 请你吃童话
    • 推荐

    直到莎拉又一次遭到机器人追击,她才相信了这一切。奔走中她和雷斯相爱,怀上了未来的康纳,而雷斯也陷入和机器人的苦斗当中。人类世界能否从因为这场斗争改变原来的噩运

    32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本片曾被科幻小说作家哈尔兰·艾莉森以剽窃罪起诉,说是抄袭了他的《士兵》和《玻璃手恶魔》。结果原告获胜,被影片署名作者,且获得资金赔偿。

    37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20180618上海电影节展映】大银幕非常爽。即便在30多年后此片依旧是教科书级别的商业片。机械特效、模型、配乐、节奏…以当今眼光看依旧很棒!尤其是反派设定话不多还具有让人窒息的压迫性与顽强生命力,太酷了!还是之前感慨的:“不要以为拍电影让人20多年后也很难挑出毛病是件容易的事。”

    38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啊,原来小时候看过后一直未忘的肌肉臀是属于州长大人的!!!跨越世纪的谜团终于揭开了啊啊啊啊……女主在跟男主来一发后智商与情商急速飙升啊,虽然还是颇为开挂,但还是对这未来处男的一发特么必中的弹药森森地延绵了人类世界而感激cry啊。未出生时的穿越电影,放归当年应还挺不错吧。

    42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小时候 好害pia好害pia……他怎么就不死呢!

    46分钟前
    • DEAD6
    • 推荐

    無盡追逐的情節恐慌為皮相,無機冰體的視覺恐怖為內核;欲成就終結者,兩者缺一不可,這是T3T4T5何以失敗的遠因。機器人的設定和墨鏡很巧妙地彌補了阿諾的生澀演技,反過來成就了他的存在感,企圖要他拔下眨眼賣弄溫情,則是T6何以失敗的主因。

    49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80年代就能拍出这么有想象力的电影,卡梅隆真大神,挖掘了施瓦辛格这是他的第二个贡献。小时候喜欢画这一型的漫画。

    53分钟前
    • 月下独酌
    • 力荐

    【A】我如今才看真的太out了,豆瓣评分居然这么低!简直不科学!情侣和酒吧那段气氛控制太棒了,各方面都几乎登峰造极的商业片。

    58分钟前
    • 掉线
    • 力荐

    施瓦辛格的身材真是没话说 科幻片里的翘楚 人类的高速发展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谁也不知道

    1小时前
    • 新街口的
    • 推荐

    果然是科幻经典。虽说当时的特技现在看起来很瞎,但是追车枪战戏丝毫不弱。诺叔的铁血机械人形象深入人心,还有就是女主也让人惊喜,开始像是打酱油,后来则变成坚贞女战士!

    1小时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好看!!看到终结者一次次站起来真是令人血脉贲张啊!施瓦辛格难怪当时火到破表!不奇怪!!而且故事的完整性真是棒!不过有点奇怪的是变成机械人以后感觉走路一卡一卡的,是当时技术问题吗?我笑点真的很奇怪,男女主角缠绵过后看到施瓦辛格戴着大墨镜开机车我就笑喷了哈哈哈

    1小时前
    • 米粒
    • 力荐

    施瓦辛格的身材简直了

    1小时前
    • 可缓缓归矣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